端午节有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放风筝、挂艾草菖蒲、喝雄黄酒等习俗。每年端午节,人们都要全家团聚吃粽子。在古代,每年5月初五,人们都会用竹筒盛米,向屈原致敬,然后演变成季节性的节日食品。

如果路边问一个人,端午节是什么节日?纪念谁?有什么习俗,我相信现在很多人可能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,几乎忘记了端午节的意义?

对于中国孩子来说,只有不忘初衷,才能继承优秀的文化。因此,鉴于端午节的起源、饮食、习俗和民俗,作为14亿中国人的一员,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扎根于心中。

端午节的端字本义为正,五(午)为中。端午节(端五)、中正也是如此,这一天中午是中正。

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,有20多个,尤其是端阳节、龙舟节、屈原日等。

端午节也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。事实上,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是从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的。例如,端午节以前是从祭龙演变而来的。

只是现在我只记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。

端午即事

宋代:文天祥

五月五日下午,给我一枝艾。 故事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 我想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

对于一个全心全意为国服务的臣子来说,端午节让诗人感到非常沮丧,正如诗人在诗《过零丁洋》中所写:

山河破碎,风飘絮,人生经历起起落落,雨打萍。也希望今天的中国孩子知耻后勇,不断磨继续前行。

对于中国孩子来说,端午节最重要的仪式是吃粽子,无论是在祖国还是异国他乡。据说吃粽子起源于屈原5月5日加入汨罗江。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,人们把这种美味的食物和端午节串在一起。

到了晋代,端午节吃粽子正式成为这个节日的特色食品,2000多年来一直延续下去。

但是端午节除了吃粽子,还有很多民间习俗,很多人,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孩子,基本都不知道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。

赛龙舟

屈原投江后,楚国人开船去打捞屈原的真实身体,但他们从未找到过。因此,每年这个节日,人们都会举办龙舟比赛。

当然,也有人说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曹娥和伍子胥。我们不会对此发表太多评论。

五彩绳

在古代,中午通常是不吉利的。同时,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,这是一年中最有毒的一天。因此,在古代,每个家庭都会给孩子系上五颜六色的绳子,即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紫五种颜色的绳子。

古人认为五色是五行,是吉祥的象征,可以辟邪祛瘟。《风俗通》记载,五月五日以五彩丝臂闻名。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,这些习俗逐渐淡化甚至消失。

香囊/香包

香包也叫香包。香包里有很多种香料。戴在身上,闻起来很香,可以祛蚊辟邪。当然要相信科学,不要迷信。

只是这种香包已经成为一种民间艺术,无论是节日还是节日都可以佩戴。

插艾叶/挂艾叶

艾草是中医的良药,能退蛇虫、杀菌、驱毒辟邪。所以端午节,艾叶会放在家门口或窗户旁边。然而,这种习俗似乎也与该地区有关。

读完后,南方通常在端午节前挂艾草,但北方似乎并不重视。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:家里有三年的艾草,郎中不用来。。因此,艾草应该对普通人有益而无害。

雄黄酒

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酿制的白酒或黄酒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料。古人说喝了雄黄酒,病就远了,所以端午节需要喝雄黄酒去除五毒。

吃五黄

事实上,节日的饮食与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。例如,有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吃5黄的习俗。5黄是一种黄色的成分,黄瓜、鳗鱼、咸蛋黄、雄黄酒和黄鱼。

在北方的许多城市,人们很少吃黄鱼,尤其是在中原,淡水鱼主要是淡水鱼。由于物流和储存问题,海鱼很难吃。

沐兰汤

木兰汤是端午节洗过的草药水,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下去。它也是一种重要的除毒习俗。将菖蒲、艾草、木兰煎成汤,然后用它洗澡,可以去除邪恶。因此,农历五月也被称为「浴兰之月」。

悬钟馗像

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。在江淮地区,每个家庭都悬挂钟馗像,以驱邪镇宅。

唐明皇开元,从李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红色无裆裤,偷杨贵妃的香包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行。大鬼穿着蓝袍和帽子,抓住小鬼,挖出他的眼睛,吞下它。

明皇喝酒问,大鬼说:臣姓钟馗,就是武举不第,愿意为陛下除妖。明皇醒来后,疟疾愈合,于是让画家吴道子按照梦中看到的画像画出钟馗捉鬼的画像,让世界在端午节张贴驱邪。